火議軍情:人類未來是否會被機器人統治
2016-7-5 12:01:39 點擊:
繼3月份谷歌人工智能系統阿爾法狗,以4:1戰勝韓國圍棋大師李世乭后,近日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研發的人工智能阿爾法,在模擬空戰中擊落了退役的飛行員教官——杰因-李。
杰因-李曾指揮和進行過上千場的模擬空戰,對抗這類空戰機器人程序也是已有數十年的豐富經驗,但這次在新一代的人工智能程序面前還是一敗涂地了。杰因-李說:“(這個人工智能)似乎能預測我的意圖,并在我改變飛行動作或發射導彈時立即回應。”這次的阿爾法,上次阿爾法狗,兩次人機大戰,人類完敗,特別是這一次,擊敗人類的是用于戰爭的軍用AI,這是否在表明機器人正開始意識覺醒,人工智能究竟發展到什么程度?人類是否要像科幻片中所描述那樣要被機器人統治了?本期節目我們為您一一道來。
人工智能應用在戰爭機器上,并不算很新鮮,“會思考的武器”其實已經悄悄發展了很多年。只不過形態上不是我們科幻電影中看到的樣子…而是這樣…(無人機)、這樣…(巡航導彈)、這樣…(“密集陣”近防炮),也或者這樣…(火控系統、作戰指揮系統)
以無人機來說,無人機本質上就是飛行的機器人,可以探測,發現目標、鎖定目標、發射武器完成攻擊。
傳統的無人機需要地面人員像玩遙控賽車那樣操控。但近些年隨著技術進步,無人機的自主能力大大增強。比如美國人的X-47B就可以自主完成起降,空中編組飛行、空中自主加油補充能源,完全不需要人為干預,不過,無人機最終是否攻擊目標,還是要由操控的無人機的軍官來決定,不能擅自開火。
導彈是更徹底的飛行機器人,更凸顯著人工智能的苗頭。目前的反艦、對地等類型的導彈是可以做到,自主搜索探測多個目標、甄別真假目標,選擇最有威脅的目標以最有效的攻擊路徑來完成攻擊。這樣頗為智能的表現,源自導彈上的“大腦”火控計算機。而火控系統、作戰指揮系統,同樣是海上艦艇、地面坦克、空中戰斗機等大型裝備的“大腦”。正是有了火控系統在背后的控制,水面艦艇上解除了保險的近防炮,可以自動對來襲的空中目標進行攻擊。
而各國近年來紛紛采用的的作戰指揮系統,甚至可以做到,從海量戰場信息中自主篩選出它認為最關鍵的信息,提供指揮員來快速決策,是名副其實的機器參謀員。
當然,目前的武器裝備用到人工智能不少,但最后的生殺大權、戰場指揮決策還是牢牢的掌握在我們人類的手中,不出意外,這一點也必將會是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鐵律。所以人工智能取代人類,目前來看不過是危言聳聽,是茶余的玩笑罷了。
可是,像無人機這種人工智能與無人化相結合的產物,已經充分展現了低成本、高收益的戰場效能。這讓發動戰役甚至戰爭的門檻大大降低。比如,現在美國想獵殺基地組織首腦,不再需要大兵們沖鋒陷陣了,不再需要考慮士兵傷亡帶來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只需要派出一架無人機,它自會從容地起飛,加油,編隊,甄別目標,人類要做的,僅僅是給它發一道最終攻擊指令。
盡管人工智能仍然很難像真正的士兵那樣區分敵我,這些高科技、高精準的武器,往往造成大量無辜平民的死亡。
但這樣高效率,并對己方來說低風險的戰爭利器,世界各國軍隊都很難拒絕,人工智能是否會在各國的軍備競爭中發展失序,還是要謹慎判斷。
畢竟,在人類過去的幾千年里,從刀劍到核彈,我們每一次技術的進步都讓我們殘殺同類的能力大大增強,戰爭的死難者也大大增加,人工智能的未來,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定論。
杰因-李曾指揮和進行過上千場的模擬空戰,對抗這類空戰機器人程序也是已有數十年的豐富經驗,但這次在新一代的人工智能程序面前還是一敗涂地了。杰因-李說:“(這個人工智能)似乎能預測我的意圖,并在我改變飛行動作或發射導彈時立即回應。”這次的阿爾法,上次阿爾法狗,兩次人機大戰,人類完敗,特別是這一次,擊敗人類的是用于戰爭的軍用AI,這是否在表明機器人正開始意識覺醒,人工智能究竟發展到什么程度?人類是否要像科幻片中所描述那樣要被機器人統治了?本期節目我們為您一一道來。
人工智能應用在戰爭機器上,并不算很新鮮,“會思考的武器”其實已經悄悄發展了很多年。只不過形態上不是我們科幻電影中看到的樣子…而是這樣…(無人機)、這樣…(巡航導彈)、這樣…(“密集陣”近防炮),也或者這樣…(火控系統、作戰指揮系統)
以無人機來說,無人機本質上就是飛行的機器人,可以探測,發現目標、鎖定目標、發射武器完成攻擊。
傳統的無人機需要地面人員像玩遙控賽車那樣操控。但近些年隨著技術進步,無人機的自主能力大大增強。比如美國人的X-47B就可以自主完成起降,空中編組飛行、空中自主加油補充能源,完全不需要人為干預,不過,無人機最終是否攻擊目標,還是要由操控的無人機的軍官來決定,不能擅自開火。
導彈是更徹底的飛行機器人,更凸顯著人工智能的苗頭。目前的反艦、對地等類型的導彈是可以做到,自主搜索探測多個目標、甄別真假目標,選擇最有威脅的目標以最有效的攻擊路徑來完成攻擊。這樣頗為智能的表現,源自導彈上的“大腦”火控計算機。而火控系統、作戰指揮系統,同樣是海上艦艇、地面坦克、空中戰斗機等大型裝備的“大腦”。正是有了火控系統在背后的控制,水面艦艇上解除了保險的近防炮,可以自動對來襲的空中目標進行攻擊。
而各國近年來紛紛采用的的作戰指揮系統,甚至可以做到,從海量戰場信息中自主篩選出它認為最關鍵的信息,提供指揮員來快速決策,是名副其實的機器參謀員。
當然,目前的武器裝備用到人工智能不少,但最后的生殺大權、戰場指揮決策還是牢牢的掌握在我們人類的手中,不出意外,這一點也必將會是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鐵律。所以人工智能取代人類,目前來看不過是危言聳聽,是茶余的玩笑罷了。
可是,像無人機這種人工智能與無人化相結合的產物,已經充分展現了低成本、高收益的戰場效能。這讓發動戰役甚至戰爭的門檻大大降低。比如,現在美國想獵殺基地組織首腦,不再需要大兵們沖鋒陷陣了,不再需要考慮士兵傷亡帶來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只需要派出一架無人機,它自會從容地起飛,加油,編隊,甄別目標,人類要做的,僅僅是給它發一道最終攻擊指令。
盡管人工智能仍然很難像真正的士兵那樣區分敵我,這些高科技、高精準的武器,往往造成大量無辜平民的死亡。
但這樣高效率,并對己方來說低風險的戰爭利器,世界各國軍隊都很難拒絕,人工智能是否會在各國的軍備競爭中發展失序,還是要謹慎判斷。
畢竟,在人類過去的幾千年里,從刀劍到核彈,我們每一次技術的進步都讓我們殘殺同類的能力大大增強,戰爭的死難者也大大增加,人工智能的未來,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定論。
- 上一篇:第五屆中國國際機器人展覽會在滬開幕 2016/7/11
- 下一篇:公司新版網站正式上線 201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