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视频中文字幕-一二三四视频社区在线网-一二三四视频日本高清-一二三四视频免费观看影视-一二三四社区在线高清3-一二三四日本视频中文

新聞動態   News
聯系我們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行業新聞

機器人大機會:工業機器人需求旺盛 汽車業希望不大

2016-9-6 11:40:04      點擊:
       機器人既是高端制造業的基礎裝備,也是人類社會的生活服務設施,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機器人正在從工業應用向生活服務應用蔓延,產業變革之際,正是后來者的機會之窗。
 
  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2013年,中國成為實際工業機器人的最大市場。2015年,中國市場共售出6.6萬臺工業機器人,連續三年位居全球市場首位。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預測,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量將達到15萬臺,占全球銷量超過三分之一,規模是第二大市場日本(4萬臺)的近四倍。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預測,未來十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總規模將達6000億元。
 
  2012年之前,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由外資品牌統治。之后,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刺激下,國產品牌爆發,到2015年,已經占據了32.5%的國內市場。
 
  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被列為十大重點之一。2016年4月,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三部委聯合發布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臺”。
 
  不僅中央政府,各級地方政府也將機器人產業作為重點扶持對象。提出產業發展目標,給出從財政補貼到用地、立項等各方面的支持政策。
 
  天時地利之下,中國機器人公司能否抓住機遇更上層樓?
 
  當前,中國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正快速從汽車行業向一般工業拓展,這意味著新興公司可以避開巨頭公司在汽車行業難以撼動的優勢,在新興市場獲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和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機器人的深度融合,機器人產業正在進入技術爆發期。機器人未來將越來越智能化,應用范圍也將拓展到工業之外的服務領域,將給機器人產業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而那些擁有獨特技術的公司,無疑也將站在浪潮之巔。
 
  據工信部統計,中國已有大大小小的機器人公司800余家。按照工信部的規劃,到2020年,中國要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培育3家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打造5個以上機器人配套產業集群,在高端市場的產品占有率達到50%以上。
 
  誰能脫穎而出成為龍頭企業?媒體接觸的業界多數意見認為,結合市場表現和創新潛力,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等公司是強有力的候選者。但與此同時,隨著競爭加劇,將有數以百計的機器人公司被淘汰出局。
 
     中國市場爆發
 
  市場規模已是世界最大并仍在高速增長,市場格局正在從汽車行業應用為主快速向量大面廣的一般制造業應用拓展
 
  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增長與汽車行業相關。不論在世界還是在中國,汽車行業始終是工業機器人最大的應用市場。上世紀70年代,日本川崎重工從美國引進工業機器人技術,并將其產業化,首先應用在自家的摩托車生產線上,后來大規模在汽車行業推廣應用。
 
  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2008年后增速開始加快,2010年迎來了首個爆發式增長,該年中國市場銷售工業機器人14978臺,銷量同比增加171%。
 
  這一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增長主要得益于汽車行業投資的增加。2009年中國汽車銷量躍居世界第一,同時政策鼓勵提高市場集中度的刺激下,2009年-2010年,中國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汽車廠商都大規模擴張了汽車產能。
 
  IFR數據顯示,2010年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中,用于焊接、噴涂及各種裝配操作的機器人所占比例約為55%,主要用于汽車行業。從增速來看,增長最快的是用于汽車整車制造焊接工藝中的弧焊機器人,同比增長了186%,占當年工業機器人總安裝量的39%。
 
  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另一個增長動力,來自一般工業的升級換代需求,并替代成本日益增長的勞動力。
 
  據中智人力資本調研與數據服務中心發布的《2016年一線用工管理調研報告》,2015年一二線城市制造型企業普通一線員工普通年收入約5.8萬元。這一收入水平相比2000年制造業平均工資,增長了約6倍。同時,2009年往后,長三角、珠三角等制造業密集地區,開始大規模出現“用工荒”現象。
 
  中國當下的產業轉型,類似日本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情景。彼時日本產業結構從重化工業向半導體、汽車等資金、技術密集型行業傾斜,這導致制造業占GDP比例降低,但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卻持續增長。
 
  2008年,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率先推動產業轉型,轉移和限制勞動密集型企業,推動產業向先進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等轉型。到2012年,產業轉型風潮波及浙江等地。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成為國策。
 
  反映到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是一般工業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市場銷售工業機器人約3.7萬臺,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2015年,中國銷售工業機器人約6.6萬臺,占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比例超過四分之一。
 
  從應用行業看,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正在快速從汽車行業向一般工業拓展。2015年,汽車行業占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比例已經降到了36.8%,工業機器人應用拓展到更多行業。從應用領域看,2015年銷售比例最高的是搬運及上下料機器人,占總銷量的43.8%,這類機器人可廣泛運用于各門類的一般工業。
 
  中國工業機器人仍有巨大增長空間。業內常用機器人密度來衡量一國制造業自動化水平,根據工信部的數據,2015年,中國制造業每萬名工人使用工業機器人數量為36臺,而同期全球平均水平為66臺,發達國家平均水平超過200臺。日本、韓國、德國的機器人密度均在中國10倍以上。
 
  2013年12月,工信部制定《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到2020年“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達到100以上”的目標。
 
  2016年4月,工信部副部長懷進鵬在第四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上表示,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年銷量將達到15萬臺,中國機器人產業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到2025年工業機器人年銷產量將達到26萬臺。
 
     汽車業希望不大
 
  中國汽車市場由外資汽車巨頭主導,它們與歐日的機器人四大家族緊密合作,中國公司機會不大
 
  工業機器人最初是為了滿足汽車制造工藝要求而被設計出來的。德國KUKA、瑞士ABB、日本安川電機和發那科是世界最大的四家工業機器人公司(下稱“四大家族”),它們也是最早進入汽車行業的工業機器人公司。日本的安川、發那科與日本的汽車工業密不可分,德國的庫卡、瑞士的ABB則與歐洲的汽車工業緊密相連。在日本、德國,其汽車行業的機器人密度是該國平均水平的5倍左右。
 
  而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盡管在1961年就引入了機器人產品,但到了機器人技術逐漸發展成熟的上世紀90年代,全球汽車制造業中心已經從美國轉移到日本、德國,有受訪的國內機器人公司認為,這是美國沒有誕生機器人巨頭公司的原因。
 
  改革開放后,中國汽車工業采用“用市場換技術”,引進外資品牌,建立合資工廠,四大家族隨之進入并統治了中國汽車制造業。
 
  汽車制造業是工業機器人應用的第一市場,具體到中國,國產工業機器人增速加快,但在汽車行業進展緩慢。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國產機器人市場份額上升至32.5%。但在汽車制造業,國產工業機器人占比僅為12.3%。
 
  中國工業機器人起步并不晚。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央政府即出資支持工業機器人研發。1997年還在一汽大眾運行了第一條國產的沖壓自動化線。可惜的是,這些項目停留在科研層面,并沒有商業化。
 
  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對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偏好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改革開放后,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戰略改變,變自主研發為“用市場換技術”,隨后引進系列外資品牌,在國內設立合資工廠。
 
  記者了解到,合資工廠從國外引進成套汽車生產線,連同引進了生產線上的工業機器人。外資汽車廠商在發展過程中,已經與四大家族結成緊密合作關系,國內工業機器人公司難以介入。比如發那科是通用汽車全球指定的唯一工業機器人供應商。
 
  這與韓國對比鮮明。韓國堅持發展本國自主汽車品牌,國產工業機器人也隨之發展起來。韓國現代重工工業機器人在韓國汽車業大量使用,在中國長城、江淮等汽車生產線上也有應用。
 
  但國產汽車品牌,也鮮少采用國產工業機器人。
 
    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長徐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國內一些自主品牌很難說有自主技術,“技術上受制于人,生產裝備自然也聽別人的”。
 
  另外,國產工業機器人與外資品牌相比存在技術差距。汽車行業在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中屬于高端行業,對工業機器人性能要求苛刻。
 
  以可靠性為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所長王田苗曾公開表示,國產工業機器人故障率高,壽命只有8000小時,國外產品壽命可達5萬-10萬小時。
 
  對汽車廠商來說,一條30萬輛的汽車自動化生產線,平均一分多鐘就產出一輛汽車,因機器人故障影響生產線正常運行,將得不償失。
 
  徐方對記者說,國產工業機器人與國外品牌存在技術差距,但并沒有傳說中那么大。新松的工業機器人無故障運行時間已經達到4萬小時,關鍵是沒有市場機會。
 
  新松是國內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公司之一,其移動機器人產品廣泛運用在汽車總裝生產線上。新松在移動機器人上的突破源于一次偶然機遇。1992年,因為受美國制裁,華晨金杯的移動機器人供貨中斷,于是委托新松前身沈陽自動化所研制開發。以此為契機,新松打開了汽車業移動機器人市場,如今已經是國內移動機器人最大的供貨商。
 
  除了這個機會,新松能發展起來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移動機器人一般批量較小,國產工業機器人有比較優勢。
 
  2012年,新松承接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聯合主導的“智能制造示范項目”。為一汽集團提供一條焊接生產線,使用新松28臺通用型工業機器人。彼時新松將其視為戰略轉型的標志性事件——從為客戶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到批量生產工業機器人。
 
  “這條生產線現在還在運行。”徐方說。但汽車行業已經很成熟,市場機會少,同時汽車業對機器人性能非常敏感,國產機器人口碑不佳,汽車廠商不愿冒險采用。“除非國家支持,否則很難獲得市場機會。”
 
  業內公認,在汽車制造業,四大家族的競爭優勢是全方位的。
 
  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分上游零部件、中游機器人本體及下游系統集成。四大家族中,僅庫卡是單純的機器人本體制造商。其他三家業務均覆蓋從上游零部件到下游系統集成的全產業鏈,從而構建了全方位的競爭優勢。
 
  工業機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是控制器、伺服電機、減速器。這三者占到機器人本體成本七成以上。以日系的安川電機和發那科為例,除減速器外采,其他均為自己生產。國內絕大多數工業機器人公司,這些部件都需要從外面采購。
 
  “這導致四大家族成本反而更低。”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秘書長宋曉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即使在同為外采的減速器部分,四大家族銷售量大,采購價格也更低。
 
  四大家族是最早進入汽車行業的工業機器人公司,市場占比也最大,在強調對行業工藝了解的系統集成部分,四大家族浸淫多年,同樣具有技術優勢。
 
  “汽車制造業的機會很小。”徐方對記者說,圍繞汽車廠家會有一些國內的系統集成商,但普遍規模很小,“它們要么掌握客戶資源,要么做四大家族不愿做的部分”。
 
  徐方稱,新松是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國家隊”,會保持在汽車制造業的技術能力,從市場前景看,“更看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機遇”。
 
     爭奪藍海市場
 
  在汽車行業之外的一般制造業,四大家族統治力減弱,這為國內工業機器人公司帶來了機會
 
  2014年是國產工業機器人的元年,“就像到了一個臨界點,一般制造業的需求突然涌現出來”。埃夫特智能裝備公司副總經理張帷對《財經》記者說。幸運的是,汽車行業里令人望而生畏的四大家族“對這些行業也不了解”。
 
  埃夫特是國內工業機器人公司中的佼佼者,前身是奇瑞汽車下屬的汽車設備部,改制后引入美的集團,奇瑞股份降低至1.5%,成為美的、埃夫特管理層及蕪湖國資委三方共同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但隨一般制造業機會涌動,四大家族也開始行動起來,尤其是在需求量潛力較大的3C、家電制造業迅速進行了布局。
 
  2015年8月,安川電機與美的集團合資成立兩家機器人公司。其中,“廣東美的安川服務機器人有限公司”由美的控股60.1%、安川參股39.9%;“廣東安川美的工業機器人有限公司”則由安川控股51%、美的參股49%。
 
  “我們的重心在家電行業。”安川電機中國公司機器人事業部部長西川清吾對記者表示。他指出,3C領域最大市場是蘋果的iPhone生產線,但很難進入。“蘋果最大代工商富士康有自己的工業機器人產品。”
 
  ABB也在與國內家電巨頭合作。2015年4月,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與格力電器(21.440, 1.95, 10.01%)結成了戰略合作關系。當年8月,ABB在廣東珠海設立子公司,以重點開拓3C與家電領域。8月16日,ABB與長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宣布雙方將在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開發、系統集成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發那科策略略有不同。發那科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公司。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錢暉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發那科的策略是尋找并進入需求量較大的市場。“我們持一個開放的態度,不會特別尋找一個戰略合作伙伴。”
 
  錢暉對《財經》記者介紹說,發那科在中國銷售的工業機器人中,55%來自一般制造業,排名前三的分別為家電、物流和電子電氣行業。
 
  因為中國市場的增長潛力,發那科計劃在日本新設工業機器人工廠,將產能由月產5000臺增長至1萬臺。
 
  盡管在這些新興行業,四大家族在系統集成方面的優勢減弱,但其面對國內工業機器人公司仍然擁有技術和價格優勢。
 
  四大家族的價格優勢體現在其核心零部件能夠自己生產,以及規模化生產帶來的成本降低和采購的價格優勢。比如減速器占到工業機器人本體成本的三分之一,四大家族的規模優勢,導致其采購價格要比國內企業便宜一半。
 
  “我們的策略是避開四大家族重點關注的領域。”張帷對《財經》記者說。據他介紹,埃夫特在一般制造業的策略,是重點開拓和培育一些邊緣市場,在四大家族進入之前就建立起市場地位和品牌優勢。
 
  埃夫特的策略至少已經在衛陶行業取得了成功。埃夫特進入衛陶行業的殺手級應用是噴釉機器人,抓住了衛陶行業的市場痛點——衛陶行業的噴釉工作環境惡劣,工人易染上塵肺病。
 
  進入衛陶行業后,埃夫特聯合合作伙伴將應用拓展到坯料打磨、噴漆等環節,現在埃夫特已經拓展到這個行業所有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從噴釉切入后,我們又向生產線前端、后端延伸,目前已是衛陶行業當之無愧的領先者。”張帷稱。
 
  張帷希望埃夫特利用時間差,建立起自己的獨特競爭力。“等四大家族進來時,我會比它們對行業更了解,而且有品牌優勢。”
 
  通過復制衛陶行業的經驗,埃夫特又將業務拓展到釀酒、金屬加工、家具等細分市場。
 
  在技術能力構建上,埃夫特傾向于通過收購來加快節奏。2014年11月,埃夫特收購意大利CMA噴涂機器人公司,為自己的產品庫增添了噴涂機器人品類;今年3月,埃夫特收購意大利EVOLUT公司,完善自己在金屬加工領域的系統集成能力。
 
  張帷稱,埃夫特技術突破的關鍵在于上游核心零部件,希望能繼續獲得好的并購機會。他認為要超過四大家族很難,能生存下去就是成功。而因為中國市場的機遇,“我們肯定能生存下去”。
 
  不僅埃夫特在利用并購突破技術瓶頸,美的對庫卡的收購也進入新階段,8月4日,美的收購庫卡的額外要約期結束,持有81.04%股份的庫卡股東接受了美的的收購要約,而美的此前已持有庫卡13.51%的股權,交割之后,美的將持有庫卡94.55%的股份。
 
  中國公司拿下四大家族之一的控制權,是國內機器人熱潮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庫卡的營收中,來自汽車行業的收入占到一半,是四大家族中比例最高的,對庫卡而言,與美的聯姻既能幫助開拓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也有助于其業務從汽車為主邁向多元化。
 
  對美的而言,收購庫卡是其企業轉型的雙重縮影,一方面是企業內部的制造升級,另一方面是主營業務的轉型。2012年以來,美的已經累計投入了上千臺機器人來提高生產效率,美的在收購要約中表示,“美的可憑借庫卡在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生產領域的技術優勢,提升公司生產效率,推動公司制造升級。”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7月曾針對此次收購表示,“不能為了喜歡吃火鍋就把海底撈買了”,美的收購庫卡“還是把它(機器人)當作一個產業來發展”。言下之意,除了滿足自身需求,美的還會借此進入機器人產業,將其打造為公司新的業務增長點。
 
     技術變革契機
 
  機器人產業正處在技術拐點,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將帶來新的市場和顛覆性的力量
 
  2015年初,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教授魏洪興和另兩名合伙人聯合創立了遨博智能科技公司。他感覺時機已到,機不可失。
 
  遨博將自己的產品方向定位為人機協作機器人。所謂人機協作機器人,指的是可以與人在生產線上協同作業,而傳統機器人如應用在汽車制造業的工業機器人,必須置于隔離區域使用。
 
  “人機協同作業,意味著可以應用在不能完全自動化的生產線上。”魏洪興對《財經》記者表示。據他介紹,因為人機協同的特點,協作機器人還可以超出工業領域,拓展至服務機器人范疇,比如應用在醫療行業,與醫生一起工作。
 
  魏洪興告訴記者,遨博的特點是能夠自主生產除減速器外的其他核心零部件,從而為未來的價格競爭打下基礎。遨博正在與一家國內減速器廠商商談合作,未來將把機器人關節內部件模塊化,進一步降低成本,這些模塊化零部件也可以外售給其他機器人公司。
 
  但徐方認為,協作機器人是一個技術定義的機器人,而不是市場定義的機器人。目前協作機器人市場才剛剛起步,應用還有待培養。
 
  不過,業內普遍看好協作機器人未來的市場前景。英國巴克萊銀行研報認為,2015年往后的五年內,全球協作機器人的需求量將達到25萬臺。而傳統工業機器人歷經40余年的發展,去年銷量才達到24.8萬臺。
 
  四大家族對協作機器人的布局迥異。西川清吾表示,安川電機未來的技術布局仍然將圍繞傳統應用市場客戶的需求,來進行工業機器人的技術改進。比如,適應汽車制造輕量化的技術要求等,并持續改良精度、負載、可靠性等技術指標。
 
  ABB是四大家中在協作機器人動作較大的。2015年4月,ABB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推出了其首款協作機器人——雙臂機器人YUMI。
 
     ABB機器人事業部中國區總裁李剛向記者介紹,YUMI的設想始于2006年智能手機革命興起,當時普遍認為智能手機市場會迎來爆發式增長。ABB就研究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小型移動電子設備生產線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李剛表示,移動電子設備生產線是一個復雜龐大的小件裝配體系。解決方案要適應生產線,還要確保附近的工人的安全,于是YUMI應運而生。YUMI的產生是為了滿足電子消費品行業需求,未來會在更多領域使用。
 
  李剛認為,未來傳統工業機器人和人機協作機器人會長期并存,傳統工業正在向柔性、高效、協作、數字化的“未來工廠”演進,這個過程中需要大量使用傳統工業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另外,傳統工業機器人結合各類視覺及環境監測系統,在安全控制上也可以更趨近人機協同。
 
  張帷對記者表示,埃夫特將未來翻盤的點押注在智能工業機器人方面。埃夫特所稱的智能機器人,是指將工業機器人與大數據結合起來,將每臺工業機器人的數據上傳至云平臺,分析處理后,為工業機器人的運行和定制化生產提供支持。
 
  北航機器人研究所所長王田苗告訴《財經》記者,目前工業機器人智能化的一個趨勢是“體感示教”,即改變用工程師編程來控制機器人的傳統模式,轉為用視覺、語言對機器人進行調控,使機器人更為易用。
 
  著眼未來,相比作為工業設備,智能機器人更廣泛的應用前景是作為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應用于工業生產領域,服務機器人應用于生活娛樂等服務領域,業內又將服務機器人分為專業服務機器人與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兩類。
 
  IFR預計,到2017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461.8億美元。具體到中國市場,工信部等三部委的《機器人產業規劃(2016-2020)》預計,到2020年,國內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300億元。
 
  第三方咨詢機構易觀智庫認為,人工智能是實現智能機器人的核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結合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計算智能,即云計算技術大規模應用,具備處理海量數據的能力;其次是感知智能,通過傳感器和物聯網技術為機器人感知環節和自動檢測進行支撐;最高層次是認知智能,通過運用深度學習技術和神經元芯片,機器人可以實現自主學習。
 
  隨著機器人智能化的發展,在部分領域,服務機器人已經實現了產業化應用,比如清潔機器人。國內的科沃斯機器人科技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來,陸續推出了掃地機器人地寶、擦窗機器人窗寶、空氣凈化機器人沁寶等系列清潔機器人產品。
 
  傳統工業機器人公司也逐漸向服務機器人領域滲透。典型如新松,早在數年前就布局服務機器人領域,將公司戰略轉為工業機器人及服務機器人并重。目前已形成展示、送餐、講解、井下探測等多種功能類型的服務機器人。
 
  由于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親緣關系,布局人工智能的科技巨頭也正將觸角伸向機器人領域。
 
  阿里巴巴集團正在以機器人為載體進行人工智能的應用試驗。近日,阿里巴巴推出依托阿里云的人工智能ET,已經具備智能語音交互、圖像/視頻識別、交通預測、情感分析等技能。與此同時,阿里巴巴直接投資具有市場前景的機器人公司。去年6月,阿里巴巴宣布戰略入股日本軟銀集團旗下機器人控股子公司,持股20%,該公司生產的人形情感機器人“pepper”已經實現量產并公開銷售。
 
  業內普遍認為,隨著智能化持續向前發展,服務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將不斷拓展;另一方面,隨著材料領域的突破,機器人將更上一個臺階,軟體機器人、仿生機器人等科幻片中的物件將成為現實。
 
    淘汰賽將開場
 
  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帶來了工業機器人旺盛需求。市場發展初期,在政策的刺激下,所有人都有機會,當市場趨于成熟,能夠繼續生存的只是極少數
 
  從四大家族的經驗看,有上游零部件較為完整的安川電機、發那科模式,也有單純做機器人本體的庫卡模式。但即便庫卡模式,被稱為工業機器人“大腦”的控制器及其中的控制軟件,也是必須自主開發的環節。
 
  減速器、伺服電機與控制器被認為是三大核心零部件,這三大核心零部件構成了機器人成本的七成以上,也是影響機器人本體性能的關鍵因素。庫卡是四大家族中唯一不具備上游零部件供應能力的公司,其凈利率為2.91%,是四大家族中最低的,其余三家都涉足了上游核心零部件產業。
 
  廣州啟帆機器人公司總經理周瑋對《財經》記者表示,如果不解決核心零部件的問題,國內的機器人就難以發展壯大。“安川自己做伺服電機,也做機器人,你覺得安川會容忍你買它的伺服電機去搶它的機器人市場嗎?”他問道。
 
  周瑋介紹說,低成本的機器人主要是卡在減速器上,高性能的機器人主要是卡在伺服與運動控制上。啟帆計劃先突破低成本機器人,目前已經研發出減速器產品,應用在自己的機器人產品上。
 
  國內機器人公司中,廣州數控是在三大核心零部件上均有所涉足的公司之一,并且開始向自家和其他國內機器人公司供貨。
 
  國內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正在成長之中。目前,在減速器、電機與控制技術上,國內企業已經開始提供產品,但與國際一流水平都存在差距。伺服電機與控制技術的市場競爭相對充分,而減速器主要在機器人產品中使用,國內供應商的差距更大。
 
  零部件的下游是機器人本體。庫卡中國區前CEO、現上海德梅柯汽車裝備制造公司總經理孔兵認為,機器人本體的核心技術,一是路徑的規劃,二是精度和速率。
 
  本體技術過關并不意味著贏得市場,孔兵認為,機器人公司還要把應用做好、建立并維護用戶市場,另外還要與渠道商和集成商緊密合作。
 
  在機器人市場中,本體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安川首鋼機器人公司總工程師曾孔庚向《財經》記者介紹說,在一條典型的汽車生產線中,機器人本體只占整條生產線售價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在3C、食品等其他領域,機器人本體可能只占到10%。
 
  四大家族的發展歷程提供了一條工業機器人的成功路徑。機器人本體并非最終產品,客戶需要的始終是一整套解決方案,這意味著系統集成對機器人公司來說至關重要。
 
  四大家族在汽車行業的多年經歷,使其自身發展出了強大的系統集成能力,這種能力進一步變成了它的護城河。在新興行業,四大家族選擇與下游客戶結盟,或培育第三方系統集成商,來發展自己的系統集成能力。
 
  工業機器人屬于裝備制造業,它最終要應用到各個行業,它要成為各行業各應用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前提是了解行業工藝,這是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公司必須解決的環節,也因為這個特性,在汽車行業之外的新興市場,國內公司面對四大家族,競爭壓力稍有減弱。
 
  連碩科技是深圳一家系統集成商,其客戶覆蓋光電顯示、食品、3C等領域的制造企業。其董事長楊婭告訴《財經》記者,集成商的核心競爭力首先體現在對客戶制造工藝的充分理解上;其次,掌握生產線上特殊要求的單點技術,比如精確定位技術等。此外,連碩科技也有自己的仿真和控制軟件技術,下一步計劃接入物流信息。在楊婭看來,連碩的定位已經不是集成商,而是智慧工廠的解決方案商。
 
  上游的核心零部件沒有掌握,下游終端用戶側的利潤主要被集成商賺取,如果不具備核心技術,位于產業鏈中間的本體制造商就會活的很危險。不過,機器人本身是一種通用產品,可以通過渠道和集成商對接到無數應用場景,而集成商的生意卻是需要一筆一筆來談,本體制造商一旦掌握了核心技術,又能很好地與用戶銜接,也可以活的很滋潤。
 
  張帷有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他對記者分析,機器人產業鏈分四個環節,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機器人本體、下游系統集成,以及最終的客戶。“這四個環節,掌握兩個就可以生存下去。”
 
  比如,富士康本身是機器人公司的客戶,又發展了自己的機器人本體和系統集成業務;國內美的、格力等,也遵循相同的邏輯。對它們來說,因為自己有市場,所以生存不是問題,挑戰是如何將機器人業務擴展至母體市場之外。
 
  再比如,埃夫特既掌握機器人本體,又拓展下游系統集成,它的壁壘建立在對行業的深入理解上。
 
  控制系統、伺服驅動系統等核心零部件則是機器人公司的核心技術。有了這些技術,成本就會大幅下降,競爭力則大幅提升。對國內新興機器人公司而言,要想克服成本劣勢,就需要利用新興市場的機會盡快形成規模效應,同時盡快實現上游零部件的國產化。
 
  “關鍵有沒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張帷說,任何公司進入這個領域都要想一想,如果什么都沒有,也許在市場爆發期會有一些商機,但市場一旦趨于成熟,主流廠商就會把它們擠出去。
 
  這番話對埃夫特同樣適用。一般制造業帶來了新的市場,埃夫特通過開發市場應用切入,扮演了一個開拓者的角色,但如果不能利用先發優勢盡快提升技術水平,未來就難以應對四大家族這樣實力雄厚的后來者的競爭。
 
  今年初,工信部對機器人行業進行摸底調研,初步統計,涉及機器人生產及集成應用的企業有800余家,其中200多家是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分地區看,有28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將機器人及關鍵零部件作為重點發展的行業。截至2015年底,全國已建和在建的產業園超過40個,這一數字還不包括處于籌備中的園區。
 
  工信部裝備司副司長王衛明認為,各地都很重視機器人產業,機器人企業無論體量大小都會成為政府的座上賓,并得到資金、土地等各類扶持政策的支持。這導致機器人產業存在過熱隱患,并呈現出高端產業低端化的趨勢。
 
  賽迪顧問裝備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張凌燕曾對機器人產業園做過調研,她告訴《財經》記者,部分地區盲目發展機器人產業園。
 
  張凌燕去過一個縣級市的機器人產業園,當地既沒有產業基礎,也沒有應用市場,就號稱要打造百億元產值的產業園。“實際園里什么都沒有,就有一些伺服電機企業,還不是賣給機器人公司的。”
 
  在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秘書長宋曉剛看來,成功的機器人產業園一定要圍繞當地制造業轉型升級,圍繞機器人的應用市場來發展。
 
  宋曉剛對記者說,一些地方完全沒有本地應用市場,只憑一些優惠條件就想吸引機器人企業進來,把產值做到500億元、1000億元,這完全是空中樓閣。“那些沒有實力的企業躺在政府的補貼上,政府的補貼變成了一個盈利點,這是我們非常擔心的。”
 
  宋曉剛表示,200多家本體制造企業中,有一些是純粹的組裝企業,沒有自己的控制系統、電機、減速機,甚至連機械臂都是通過外協生產的。
 
  “如果有足夠的資金,它們也許能發展起來。”宋曉剛說,但市場上的錢是有限的,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很快會被淘汰出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小辣椒福利视频精品导航| 亚洲暴爽av天天爽日日碰|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内射极品少妇xxxxxhd|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水|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 在线看片人成视频免费无遮挡| 色综合天天色|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天天综合网在线观看视频|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视频中文|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卡| 欧美不卡视频| 亚洲熟伦熟女新五十路熟妇| 久久偷窥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 澳门久久|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2麻豆| 久久无码国产专区精品| 看草逼|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色8激情欧美成人久久综合电影 |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色戒| 中文字幕卡二和卡三的视频| 丰满少妇高潮惨叫正在播放| 日本九九热在线观看官网| 34pao强力打造免费永久视频| 新狼窝色av性久久久久久| 国模和精品嫩模私拍视频| 高潮毛片又色又爽免费| 无遮无挡三级动态图| 国产精品xxx大片免费观看| 蜜臀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调教网|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人人澡人摸人人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