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機器人》年刊收錄我司王總署名文章
2014年是中國機器人元年,全國業內人士及產業媒體在年底對這一年做了深度總結與解讀。我司王總發表的題為《機器人繁華背后的隱憂》被《高工機器人》收錄年刊,原文如下:
中國機器人元年過去了,繁華的背后隱隱透出一絲彷徨與掙扎,或者可以理解為隱憂。
大家都聽過一個經典段子:有一個猶太人在一條大路邊開了家加油站,很賺錢;第二個猶太人就去開了修車店,又很賺錢,第三個猶太人開了洗車店,還是很賺錢,第四個人開了家汽車旅館,最后名氣越來越大,最后有人在那里開了學校,有人開了郵局,有人開了商場酒吧什么的,最后那里就富起來。
換了中國人,第一個人開了加油站,第二個在邊上趕緊又開了一家加油站,第三個看有錢賺又開了加油站,最后大家為了攬客玩命似的降價促銷,最后大部分都虧損倒閉,鎩羽而歸,還存活的也大傷元氣。
類似的案例我們聽到無數,最典型的是光伏產業,幾年前大江南北到處都是單晶硅爐,多晶硅爐,然后前首富破產了。互聯網界創新也是一樣,P2P一哄而上,眾籌一哄而上,有人做游戲賺了馬上都上馬游戲,馬云做淘寶熱火朝天,馬上出來一堆商城,馬云做了余額寶又出來一堆寶……每個行業一旦開始有人獲益,就一定有大批人一哄而上,很快整個行業就進入洗牌的血腥混戰。
而猶太人的思維方式是合作和借力,總是奔著相互帶動人氣和流量,互補的方向,在另外的領域里頭創造新的機會。
那么當下紅得發紫的機器人領域呢?在中央的政策鼓動下,全國各大主要城市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機器人“大躍進”運動,機器人產業園區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出現。截止去年年底(2014年),中國已經打造了機器人產業園約40個,而且還有很多的機器人產業園正在建設或者籌建中。很多地方政府為了吸引機器人企業在當地投資建廠,開出了很多優惠政策。在一些列因素的促動下,中國機器人廠家的數量可謂爆發式增長,截至2014年9月,中國機器人相關企業數量已達到428家,其中今年1~3季度增加175家。這428家機器人企業中,88%是系統集成商;從區域看,廣東地區117家,占27%,如把浙江、江蘇和上海企業加起來,則長三角的企業數量超過珠三角。預計2014年中國機器人相關企業將達到500家。單看這些數字,的確火熱,一年增加的企業數量居然占到全行業近半數。市場足夠大嗎?答案是肯定的,就像太平洋一樣。我們的基礎足夠扎實,技術足夠成熟嗎?答案是否定的,還有橫跨太平洋那么長的路要走。重復定位精度差,機械臂抖動,配套生產商數量少而分散,核心零部件多需外購,機械臂本體無廠家形成規;a,包括喊得最兇的廣數,埃夫特和貴為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單位的沈陽新松。問題一抓一把。
作為機器人行業的從業人員,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僅要清楚自己能做什么,還要清楚自己不能做什么。不是所有的產業都是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機器人雖小,但是一個精密機械,電氣,控制等高端設備的高度集成體。谷歌和微軟在涉足機器人領域是因為他們有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而國內企業在整合機器人產業資源的時候,目的往往只有一個——上市圈錢,這本身就已經犯了方向性的錯誤。這種做法類似前幾年的光伏產業,唯一和光伏產業的區別就是機器人產業剛需大,普通的企業都有潛在需求。無論從事機器人哪個環節的研究,當下最重要的是把本職工作做好,在行業會議中,關于核心零部件方面的問題已經提了N次,但這些問題不應該無休止的存在。如果5年后這些問題還被提出來當個重點話題,就不能怪國外企業壟斷了,只能怪自己太無能!
在朋友圈中,經常看到如雨一直下的廣告,真正建言獻策者寥寥。一些唯利是圖的商家不能從客戶的實際狀況考慮,盲目鼓動客戶上馬機器人項目。這些倉促上馬的機器人項目由于沒有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沒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在耗費了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之后,因為沒有做出穩定可靠的產品,沒有明確的市場,變成雞肋,甚至讓一些企業元氣大傷,讓人感到無限惋惜。而國內個別企業剛剛仿制出來的產品(包括整機和零部件),未經完善測試,就開始大肆吹噓,瘋狂推廣,給用戶帶來深深的傷害。而自身的口碑和信譽也大打折扣,損人損己。
作為圈內企業,想獲得更大的發展,就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只有這樣,中國機器人產業才真正有希望。
- 上一篇:機器人引發就業危機該如何解困? 2015/2/6
- 下一篇:公司新版網站正式上線 2013/9/22